|
马雷石先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草根大家,是一位真正的爱好武学的人,几十年来侵淫斯道,孜孜以求,无名无利,只为喜欢。马师自幼习武跟随邓州心意六合拳大家陈合龙先生学习,稍长凡闻之有拳名者,辄负笈请教,所以又在民间学习了花拳、红拳、峨眉拳、少林拳等。总之少时有学无类,兼容并蓄,然而最终仍旧依止于心意拳。河南回教民众间心意拳传人很多,马师一有闲暇就寻访到练拳的前辈请教,不管各人所练习的多寡和功夫的深浅,总有一技之长和一己之得,这些老一辈的真实经验都是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不仅如此,每位老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在不同地域的数十位老拳师的叙述中,几个支脉的心意六合拳的传衍脉络也逐渐明晰起来。马师是位有心人,更是一位负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从此自觉承担起整理拳史的工作,于是马老师将各位老人的回忆记录下来,为拳史的完善做了不朽的功劳,马师常说这是对先辈最大的尊敬和最好的怀念。对于历史真相马师是在脚踏实地的调查、走访,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书本里的转载和记录,因为对于拳史,历史上的记载不仅很少错漏也极多,一味信书而不做实地调查,其结果就是承谬传讹。采访近百余位回汉老人,在各处清真寺和碑林里抄录古碑,查访地方志和相关史书的记载,就这样水氏心意拳以及唐氏心意拳的历史被发掘完善出来。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避免了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的古传技艺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可谓厥功甚伟。 马师有对历史的整理也有对各支脉拳法的完整继承,在与马师相处的日子里,我亲身体验着数个支脉心意六合拳功法的差异和特征,在风格的变化和技法的变异处研究拳法的发展轨迹和传承脉络。在马师的教学领域中,我一次次的被不同派别的拳学体系惊叹着,震撼着,完全沉浸在传统武学的广阔的文化内涵和与道合一的圆融智慧之中。如原始古朴的邓州心意六合拳,风格独特的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独树一帜的唐传心意六合拳,让人耳目一新的马三元派心意六合拳,让人叹为观止的张老根派心意六合拳,各有体系,也互有相同和不同,都有其殊胜之处。例如邓州心意中独特的推手技法,水家拳中保留的典型的洛阳派心意的特征,唐传拳中枪法的根底以及多家风格的融合,这一切都会使你深刻领会到心意拳法的神髓及其随心所欲变化无方的心意之理的内涵。 马师一面多方拜师博采众长,一方面博览群书穷极探源,从对古今中外各门各派的武学研究中提高学术境界。从古今武术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揭示出心意拳械的演变和来源,通过各拳种的横向对比中可以了解到武术的相通和精髓所在。每每一有发现和心得都会和我们分享他的成果,并融入到教学中去,或者直接让我们在练功中体会验证,有时也引导我们做进一步深入探索。众所周知心意六合拳是从枪法中化出的,但是由于现代练习者缺乏对枪法的体认,鲜有把枪法原理和心意功法的求证解释的深入而又明白的,而马师教学处处都是以枪法讲拳法,真正体现了心意拳的枪拳合一。基于马师对枪法的讲解以及几支脉枪术的比对,我曾撰文“心意拳枪法研究系列”数篇,发表在《搏击》杂志上。专题讨论心意拳枪化原理的为《心意拳如何枪变》一文,从原理到技法,从枪法到拳法,对于古代大枪和现代心意拳做了对比剖析,这些也都是马师教学的内容。 吴修龄言道:不见真枪,迷心诸器,一得真枪,诸器儿戏。大枪不仅是心意六合拳拳法的来源,心意拳的主要功法要领亦出于枪法中,心意拳所习的拳劲也是出于枪劲中,所以自古以来心意、形意门中出了很多善枪术的高手,习心意不习大枪必然要走很多的弯路,远不如从枪法中体会的直接。然而古往今来深研大枪的武学著作却少之又少,明代仅见于《纪效新书》,清代仅见于《手臂录》,近现代则付阙如。古今枪法独尊六合枪,各家的六合枪又莫不与《纪效新书》中的六合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很多人不自觉而已。温力的《六合枪》全部都是现代练法,完全没有一丝古趣,八极拳以六合枪著称,至今也难见全技者。少林棍法多为枪法演变,以棍演枪,此举直接导致了大枪技法的失传,后人从棍法中体会枪法,不免又把许多棍法内容攙杂进来,于是枪法沦为戏台杂耍的小花枪,不复是古代沙场上杀敌陷阵的大梨花枪了。所以后世多言枪棍合一,其实已经非枪非棍,不伦不类了。戚继光把六合枪作为军队的训练科,可知六合枪在古代是很普传的技术。而今之所以鲜见者,是历代保密的缘故。心意门对大枪之术也是极为保密的,因为凡有成者,无不从大枪上成就,当然珍之惜之不妄传之。邓门心意有十三枪、二十一枪、二十四枪、十大真形枪等,水氏及唐氏心意有大小六合、缠丝六合、群枪、沥泉枪、青龙出海枪、二龙击珠枪、十八真形枪等,可见古传枪法的丰富,然而在现代武坛上却绝无一见。 为了探索和阐释武术的来源,尤其是寻找内家拳法的根源和发展,马师对其他冷兵技也深有研究,例如古代的射艺,今人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在日本则发展成弓道流传至今。射艺是孔子所规定的儒门六艺之一,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射以观德,“揖让而升,下而饮”,表现的正是彬彬君子之德。射不仅可以观德,也是古仁人君子修德修身的课程。何以修身?射艺的身法、手法、足法正是现今内家拳法之身法、手法、足法,例如射艺要求的“颐勿旁引,头勿却垂,胸勿前凸,背勿后偃”,说的正是正面、头顶、含胸、拔背之要领,其手法之“前推后走,肘心朝天”,足法之“前腿似撅,后腿似瘸,丁字不成,八字不就”无不是与内家拳法暗合。岂是偶然哉?非也。古圣治世,“从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先正形,形正则气顺,气顺则心平,蓄弓时吸气,撒放时呼气,开弓放箭正是对呼吸二气最有效的锻炼,呼吸即阴阳也,心意拳谱云:“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其理一本。所以说射艺才是内家拳真正的源头,从射艺到现代内家拳,孔门法脉一以贯之,中国式修行一脉相承。可见孔夫子制六艺眼光的深邃立意的高远。 从进化论而言,科技愈发达,人类愈退化,当机械可以取代人们亲力亲为的时候,人们除了吃喝拉撒已经无须劳力动体了,所以人类前途是走向灭亡的。但是人类作为天地精灵重在有自主意识和自化手段,道家的返璞归真,宗教的修行砥砺,无不是自主进化方式的探索和方法,人只有通过主动的修炼来增强生存的能力,提高生命的品质。自古以来人们发明各种方法进行修养生息,如导引之术、阴康大舞、五禽戏以及各种武术等皆是。 作为一位武术家,对于心意拳之外的拳学理法马师也有颇为深刻的研究和见地。无论太极八卦,还是内家外家,各个拳种在马老师的眼里都有合理的通性存在,武术不论古今还是门派,研究的对象都是不变的人体和有规律的人体运动,通同处必然存在,这个核心就是武术身法。心意拳讲六艺,太极拳曰八法,少林拳说一片,武当拳道八反,最终的目的和作用结果无不相同。通过马师的讲述授意,我整理撰文《武术元通——几家拳法的身法辨异》发表在《武魂》杂志上。2006年我在济源得到神拳传人酒小郎所收藏的《九要论》,这是真正的原作杰古版抄本,堪称九要论善本。马师高屋建瓴的指出了九要论和心意拳的关系,于是我又写了一系列关于九要论研究的文章,例如《<九要论>源出探源》、《<九要论>源流探谜》、《<九要论>理论发展和练功体证》等,对其理论及其源自做了详细的解析和论述。太极拳中有歌诀曰:“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前人明知“束烈”、“胃音”存在抄误,但是自姜容樵公布近百年以来未见有人做正确的订正,我当时向马师请教,一语道破,乃知二误一为“束肋”之音误,一为“背脊”之形误,何其简捷合理,非有深刻的学理又怎能一言中的直指其弊。对于陈鑫的太极缠丝劲太极拳界叫好的声音很多,反对的声音也很高,更令初学者莫辨真伪。马师在看完陈鑫的《太极拳图说》后说:“陈鑫所讲的拳和我们是一样的,缠丝劲就是一个'起钻落翻'。”并引导我自去钻研,并在练功中体会验证陈鑫的缠丝劲。说实话,之前对于《太极拳图说》浏览过几次,并没有摸着门道,有点相信某些人所说的是堆砌周易理论而故作高深,附会拳法动作而实际空洞无物,然而经过马师的点拨之后再看,骤然发现这果然是一本传世佳作。其中拳法要领所述就是心意拳的功法六艺,对拳法的讲解明白透彻,丝毫不涉玄虚,且和自己所学一一印证,一方面印证了自己所学不差,一方面也肯定了陈书的真实不虚。对此,我曾撰文《“缠丝精”揭秘--心意太极合参》阐释心意拳核心和缠丝劲内涵,亦为陈鑫其人其书正名。 马师待人赤诚,尤其对于求学者毫无保留直授真谛,因为马师寝馈斯道,深知其中甘苦,求学不易,更不忍心空负古人绝学,致使后继无人。在当今金钱的社会里,人心普遍浮躁,能有苦恒之心追求传统武学者已诚属不易,再者武术古代是定国安邦之技,时移世易,当今则仅作为一种修养身心强体强种的手段在民间流传,只保留在少数人的手中就失去了意义,造福于国民才是仁者之术。 马师曾师从多人,因此在教学中也汲取了众多老师的经验,教学效果才尤为快速,并在教学过程中去芜存精,从而使教学方法不断精简,使出功周期一再缩短。我从师时马师还局限于三月之期,直接从六艺入手,三个月出劲,后来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师又加进去古传易筋经、七势贯劲法等内容,使锻炼强度有所减小而出功更快、效果更好了,大多数可在月余时间内练出整劲。当别人在古人留下的数十个单把上练功求劲的时候,马师以古传的六艺五个动作,使初学者在三个月的练习中掌握整体力,这已经使我充分认识到古法的简易高效,仅此一法已经使诸多的新兴拳派相形见绌。新改革派自以为是开天辟地,实不出传统之一隅,在古人的牙慧下喘息。在心意拳历史上曾有许多前辈只在一二式上求取功法和劲力,仅一式就必须练习半年乃至一年以上,六艺合一的方法无疑更为方便快捷。六艺配合贯劲法、易筋经等,一动一静,互补不足,则整劲的求取可在1-2月之内达到。2009年一位甘肃的学生张惠,由于长年做建筑活,双手指掌过劳变形,臂肌胸肌僵硬结块,一月下来,不仅练出了整劲,身体僵硬的肌肉都变的松软,手指也松活恢复常态。因此马师也常说“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更为有效的方法,并在下期学员身上实践验证,使教学方案越来越优化、简洁。马师打破了陈陋的门户之见,常说:“任何人有好东西我们都可以拿过来,任何一门都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只要有益我们都可以吸取。”谦卑好学,博取百家,即精益求精,又不固步自封,这不正是可贵的师表精神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