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名义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其一的论文。 所谓“名义”,乃是事物的名称和含义,或事物立名的含义。“太极拳名义说”也就是陈鑫要说说太极拳的立名以及含义。 太极拳何以称为太极拳,其立名何以说? 我们知道,太极拳的拳名并不是陈鑫立名或发明的,所以,陈鑫文章开宗一句“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深乎太极之理”。哦……太极拳的立名,是古人深深懂得“太极”的道理啊!太极的理念早在5000年前就在中国人脑海里萌生了,其文字记载则源自3000多年前的《周易》。 《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为“太极”的原始出处也。“太极”的思维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中国武术当然也一直深受其影响,300多年前的武术贤达“于全体之上下、左右、前后,以手足旋转运动,发明太极之蕴,立其名以定为成宪”。“立其名”,是命名太极拳之名称;“以定为成宪”,“宪”是什么?宪是规定、法条、宪章。 陈鑫用“宪”这个字来为太极拳设界,可见陈鑫对太极拳的命名是多么崇拜、崇敬、敬畏啊!将这种拳立名为太极拳,就如法令般的规矩、精义、严谨。基于上述,陈鑫紧接着说,这样的命名“义之精也,法之严也”。由此,太极拳从命名上来说,恰如其分、名副其实、义精法严、实至名归,天下再也找不出更好的字句来为此拳立名了。 那么,发明太极之理的人是谁呢?陈鑫认为是包羲氏、夏后氏。包羲氏就是伏羲,夏后氏就是大禹。伏羲发明了阴阳八卦,大禹神传了五行生克。这一点陈鑫说有河图、洛书为明证。阴阳八卦、五行生克、河图洛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哲学辩证之思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辩证学说的精髓。它深奥广博,渗透世间一切事物。所以,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卷首第一幅图是无极图,第二幅是太极图,第三、四幅图是河图、洛书图,第五幅就是伏羲八卦图了。这开卷的五幅图顺序有章,意义明了。 可有些人认为陈鑫开卷展图让人看不懂或没意义。其实,这些图虽然不是直接讲拳的,但是这些图讲的是中国人对宇宙事物的辩证思维。建立这样的思维,能开启我们的心智,激荡我们的慧心,温暖我们的四肢,享受太极拳空性灵清。 陈鑫对古人太极辩证学说已很精通,但他非常谦虚。他说:“予学识浅,未能窥其蕴奥。”即使所引用“阴阳错综、六爻变化、五行生克”学说,也只是万分之一耳。然,有些人不辨阴阳八卦、六爻变化、五行生克之理,“肤浅泛滥……杂乱无章、随意采择,于图、书生生大数之序毫不相似,况其内之精华者乎”! 为此,陈鑫认为,古人创立太极阴阳的学说,并不是为什么拳术而创立的,它是一种哲学、一种思维。但它包罗万象,无处不在。所以“随意拾取,无不相宜。此亦足见太极之理精妙活泼,而令万事万物各适其宜,用之者无不各如其意”。 “各适其宜”、“各如其意”说得多好!不管天下事物是“纤细理无”,还是“纷纭繁颐”,“万殊皆归于一本”。陈鑫说的“一本”是什么?“一”,就是万法归一;“本”,就是本来具有的物象、原始的物象。万事万物都要最终归于本来具有的原始物象——太极。作为拳术的太极拳当然也要归于这“一本”。 陈鑫用“一本”来突出、强调太极的思维理念,可见陈鑫对以太极学说指导修炼太极拳是多么的重视和推崇。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强调太极拳是“文化拳、智慧拳”的道理所在。 太极拳的创编者,根据太极阴阳的学说,将拳术运动推向了一个高峰。因此,陈鑫说:“虽曰拳为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 太极大道。太极拳就是要用这个“大道”来指导、来统领、来驾驭、来灌顶,舍此皆无。 我们切不可以拳看拳、以技看拳,而要以“大道”视拳、以“大道”悟拳。“深玩细思,久之自有得也”。这是陈鑫的告诫、陈鑫的教诲、陈鑫的体悟。 “深玩”,要一头扎下去追寻;“细思”,要招招势势去体悟。坚持多年,必有大得。如此,“拳之益人,岂浅鲜哉”? 信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