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再谈“走圈转掌能出什么样的
·
八卦鸡爪鸳鸯钺/史 明
·
八卦掌技击法初探/刘敬尧
·
八卦掌乃“道法自然”之功/
·
古传八卦掌行功法诀秘钥全谱
·
八卦门六把总拿技法剖析/史
·
杨氏八卦掌之钻穿掌技击法/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传统功夫
>
八卦拳系
> 正文
八卦掌十问/张 方
来源:精武 年3期 作者:张 方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3-24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太极拳十问》和《心意拳十问》已经发表四年多了,很多同道研究者和练家都问我为何不写《八卦掌十问》。一是目前练八卦的人越来越少,能坚持每天都转掌的人就更少了,写完了给谁看?二是与太极、心意相比较,八卦的内容少了点,套路都是近几十年后编的,器械也不多,内功心法就更少了。不过,我还是收到不少信函和电话垂问有关八卦门的事儿,只能在此勉强作答。
一、学八卦门的功夫,必须要先练转掌吗?
答:这是一个不容含糊的问题,必须要练习转掌!转掌是八卦门的体用根基,用法先不谈。先说一说“体”,都知道转掌源于“转天尊”,丘处机当年绕走不停是为了息心定意,其实丘真人没往里面说。南怀瑾先生在《如何修证佛法》一书中说:“初学打坐,盘着腿也是熬不住,”“后来为了降伏这两条腿,住在一个庙子里,一个人关在藏经楼阁上练腿,那也是炼心,盘起腿来硬熬,心里求菩萨帮忙,大概熬了五六天,那真痛苦!”南先生何等的天赋、何等的智慧,练腿尚且如此吃力。腿如此难练,却又为何非练不可呢?南先生在《药师经的济世观》里已有回答:“功夫到了,手心脚心发红,人的生命在下部,精从脚底生;人的衰老死亡,从脚底开始,越老两条腿越走不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中也说:“如果气机没有到达两腿双足而畅通四肢的神经末梢,等于一株枝叶枯落的枯木,虽然干身尚未朽腐,那也只是‘不亡以待尽’而已,毕竟未能恢复生机。如果两腿双足的气脉轮转通畅以后,腰杆自然挺直,臀部肌肉收放有力,走起路来脚踏实地犹如凌虚步空。”
再说一说转掌的“用”,武学的源起是用于技击,修炼转掌自然也是为了应用于技击。一般武学的肢体语言范畴是以人的中线为轴,左右各45度,换言之技击的进攻与防守主要是在这90度的范围之中进行的,这是由于人类生理局限而自然形成的运动方式。八卦掌就是充分利用这种局限,将自身训练出了弧线运动习惯,一出手就找对方的死角,以我的中线90度攻击角度产生最佳的发力效应,击打对方中线90度以外的面积,使对方难以防守,形成人背我顺的态势。很多练八卦的有个思维误区:以为自己永远围着对方转圈,把对方转迷糊了再打。错矣!你动,人家也在动,在对方调整与你相对角度时,这才正是你进攻的最好机会。
转掌的整体轨迹是弧线,但其实每一步都是直线,我喜欢在雪地和冰上转掌,转过百圈,就会发现树周围雪地上的圈是由七八个切线组成的。
二、转掌为何以拧颈带全身?何以避免“翻蹄亮掌”?为何要以身带步?
答:人们转掌时多以拧腰为主,错矣!腰乃修炼之首要之处,黄庭、气海、关元及带脉均在此处,着力拧腰,气机必然憋死,带脉阻断,功夫越练越对身体有害:或面黄肌瘦,或面青唇紫,或血压升高。拧肩就更错了,八卦掌转掌时的双肩与太极拳行功走架时一样,要松开,所谓“背紧胸空”,双肩必须松,胸才能空。倘若着力拧双肩,肺及心脏必然受压迫,功夫没练成,倒弄出个肺气肿或心脏病之类的。
转掌能练出多种功夫,很重要的一项是培养拧转中轴的展放功能,中轴者骨为脊柱、气为中脉,旋转中轴是八卦掌发劲的根本,其实太极拳也是旋转中轴进行运化和发力的。中脉练法有董海川在承德传下的另一支派承习。董公生前曾多次随侍王爷到承德的王爷府居留,其间与外八庙的喇嘛多有交流,借鉴了密宗转法轮的修炼方法,而创八卦掌佛家一派。1990年我到与朝阳临近的人称“小江南”的地方采访时结识了这一支脉的传人,对佛门八卦掌的练法有了一定了解。北京有一支也属佛门,转掌时要默诵“六字真言”和“金刚诵”,与承德那一脉基本相同,但在转掌的间架上又有不同。
有很多前辈练了几十年,还是不能避免“翻蹄亮掌”,原因就在不会以身带步,用丹田走转,还停留在用腿转圈的阶段。且习惯于五趾抓地,双脚不会放松,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凡练习内家拳五趾抓地者,皆错矣!不可能练出轻灵松整的功夫。初习八卦掌者走一走我师傅所说的“蠕步”是必经之路,但不可局限在这个层次上,要将涌泉和丹田之间练通。才可将气提起,以丹田走转,如陆地行舟。
三、练习八卦掌是否也需发劲?八卦掌的击打力是怎么练出来的?
答:记得七八年以前,我在陶然亭给敬儒先生演示了东北地区八卦掌的传统练法时,其中有不少发劲的掌势。而我师傅却认为八卦掌要练而不打,劲力需要含蓄,以示与形意等有别。但我其他几位八卦掌老师的掌法却冷弹脆快,颇具技击性,回想1985年我在梨树沟结识徐老先生时,他演示宋唯一的八卦掌,一式“空中飞剑”,抖得剑指颤动不止。我想多数习练八卦掌者都和我一样,练的是能技击的真功夫,而不是参加竞技比赛的套路,因此习练发劲和操手则必不可少。
八卦掌的发劲练习一定要与走转相结合,没有定步发劲,必须要练出运动中发劲。也需要抖大杆子,练习直线的螺旋发力,但更多的是要练习基本掌法的弧形发力。这种弧形发力还要结合操手,沈阳李光普先师传下的练习掌力的操手是打缠上狗皮的颤板,张兆东一支形意八卦后人以沙袋操手,这都是避免伤手的好方法。而我的练功实践证实:最原始的转掌操手方式是最有效最科学的。选一种没有褶皱的厚皮松树,这种松树很笔直,皮很柔软且层次丰富,沈阳、长春的公园里常见。1998我经常去兴城采访,那里海边有大片的松林,在那里练功转掌真是太惬意了!松树发出的芳香是因为树上流出的松油,而这种松油恰是松筋活血的好东西,在这种松树上操手不仅能练出外柔内刚的穿透力,同时还不用担心伤到手。
操手之前,必须先下几年功夫转掌,手练到有通电之感后再操手,则事半功倍。
四、八卦掌源于佛门还是道家?其发展演化为多少种门派?
答:源于道家的“转天尊”,与龙虎山的天罡气功夫也有一定的渊源,天罡气则是以脚尖走转。佛门从无这种走转功夫,近日有人附会编造出河南少林寺有反清义士于1850年前后在今葫芦岛市连山区的虹螺山上建少林下院八卦院的奇谈怪论,纯系子虚乌有,一派胡言!我在1997年至1999年之间,与葫芦岛连山区文化局长赵志新先生和连山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董春雨先生合作,采访拍摄了连山区内的所有文物景点,查阅过连山区所有的历史文献。当时连山区的所有庙宇道观的修复均是经赵志新先生之手,赵先生也从没听说过虹螺山上有什么少林下院!虹螺山倒是盛产一种叫“虹螺花”的花岗岩,1998年我还请当地的领导为我制作了两个太极球,一重二十多斤,另一重四十多斤,镌刻有小篆铭文。轻者赠予长春的弟子任东,重者留以自用。连山原属锦州辖区,旧称锦西,当地的八卦掌有二支,一是李光普传刘震山的程派老八掌,另一支则为唐维禄所传。海川公传出八卦掌之前,中华武学就没有八卦掌一说,况且董公初传掌法时也未名之“八卦”,而称之为“磨门”。为将一己做大,而编造历史,可悲!可叹!好在有限的县志文献还在,修复文化遗址的人还在。
八卦掌本无套路,以转掌换式之练法为主,董公门下弟子原本多是各个门派的高手,拜入董公门下后,都将八卦练法与本身武技相结合,而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如尹派有一套八卦罗汉拳,史派有一套八卦指路拳,马派有一套八卦反背捶。程派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程庭华先生原习摔跤和形意拳法,后追随董公的时间最长,得艺最精,同时又受益于郭云深和杨露禅,1884年与刘纬祥、耿继善和刘德宽等公开倡导:“合太极、八卦、形意三门为一家。”因此程派八卦既有形意之整劲,又有太极之松柔。后因程有龙先生是杨健侯的弟子,程有信先生又多受教于其兄,所以现在的程派八卦就越练越松、越练越柔了。闾山宋唯一先生的八卦掌多用剑指,这与宋先生自幼习武当剑法有关,宋先生在清末曾在奉天军中供职,那应该正是几位著名的程派八卦掌大家随徐世昌进驻东北的时期,因此宋先生的八卦掌很有可能也是源于程派。另外,前面提到董海川先师曾多次居留承德,与宁玛派和格鲁派的高僧有过交往,晚年可能秘传出融入密宗法门的八卦功夫。但这与所谓的虹螺山的“清代侧坡八卦掌”压根就不贴边儿!
五、八卦掌的传统练法。独门练法和基本掌法都有哪些特点?
答:八大行桩是八卦掌的传统练法,八卦掌源于转天尊,因此八大行桩中的拓掌、沉掌和阴阳鱼均是传承了“天尊九式”,至于“夹剪腿”和“蠕步”及“青龙探爪”等,可能是因为董公海川先师曾与形意门的刘奇兰、郭云深诸先生有过交流,借鉴了戴家的“鸡步”和“踩步子”及“三才式”的练法,这些功法在转天尊中是没有的。有些独门练法,其源流有点说不清楚,我接触过一派是练乾坤二门八卦的,将“青龙探爪”走趟泥步称之为“乾门”练法,将“老僧托钵”走踮步称之为“坤门”,我练过几年“坤门”,确实很长功力。马维琪一派在沈阳的传人转掌时走“截腿”,也很耗功夫,且利于实战。
原始基本掌法应该只有转掌和换掌,转掌以“青龙探爪”为主,换掌有顺势换的“青龙返首”和逆势换的“脑后摘盔”二种。“脑后摘盔”就是程派八大掌中“顺势掌”,而青龙返首的练法则应以孙禄堂的《八卦拳学》为准绳,这种练法可使转掌的“拧身劲”不断,比“抽梁换柱”要正宗精确。孙禄堂确是得到过原始八卦掌的真传,虽然他的某些内练理论值得商榷。可惜孙先生的徒孙辈中的某些人拉大旗做虎皮,企图以神化孙先生的方式将自己做大,甚至利用官场势力剥夺他人的话语权,妄图打造当代的“武林霸主”,注定终将成为“武林笑柄”,在“捧杀”孙先生的同时,也玷污了孙先生的清誉。
应用于技击的基本掌法以“穿、削、劈、掖、揭”五种掌法为主,由于董公世居文安县,文安又素以通背武技闻名,因此海川先师创立八卦掌武学时自然揉人了通背掌法,还有如“探掌”、“挑掌”等,也属于原传掌法。将这些掌法与转掌和换掌相结合才逐渐形成了八卦掌的练功和技击的特点。
六、八卦掌的套路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套路究竟有什么作用?
答:太极拳一问世,或是五十四式,或是三十七式,均是一个完整的套路。心意拳源于少林心意把,姬龙峰将其改为“四把”,作为人门之拳法套路,而八卦掌面世之初,却并无套路,至第二代程庭华、尹福等先师时,仍无套路。第三代程有龙诸先生的八大掌愈加复杂多变,始有套路化的倾向,这从孙锡堑的《八卦掌真传》一书中可以看出;而李光普在沈阳传授的八大掌则远没有程有龙的复杂。繁衍至黄柏年先生才编创出“龙形八卦掌”套路问世,而姜容樵先生又将八卦掌套路系统化、规范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将武术套路纳入竞技体育比赛,才有各种八卦掌的套路被广泛普及开来。至上世纪80年代,南方以沙国政先生。北方以家师刘敬儒先生为代表,在全国武术大赛上频频夺冠,他们二位先生编创的八卦掌套路都形成了各自独特鲜明的风格。
任何一种武术套路都是练法,而非用法,如果按武术套路中的攻防程序在擂台上应用则必败无疑,八卦掌更是如此。董公海川当年传艺时,只授练法,不教用法,其原因有二:一是八卦掌与其他外家拳不同,它与太极拳一样,不练到一定境界,根本就无法应用,所以百练以走为先,董公一直强调转掌的重要性;二是入门弟子多是其它拳种的高手,本身就掌握了丰富的搏击技巧,只要加上八卦掌的身法和步法,就有了独步武林的资本。有人说尹派的罗汉拳和史派的指路拳是在董公指导下的编创的,这也有可能,主要是怕他们遗弃原本掌握的武技。另外,武术套路是中华功夫主要的传承方式,它的功能一是培养人的小脑思维和肢体动作的连贯性,二是培养习武者攻守转换的流畅自然,三是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当代中国一些技术型的散打王也大都是学习武术套路出身。
我看过很多八卦掌冠军和名家的表演及录像,往往贪图动作的敏捷和连贯,一式掌法尚没做到位就转换到下一个动作了,看似好看,其实练不出功夫!有一位大家告诉我:转换之机,就在于一式才落、停与未停之间。
七、八卦掌是否有桩法?修炼的心法能否透露一点?都有哪些实修实证的功效?
答:据我所知,八卦门有二种原传桩法,一是我跟徐先生学的盘龙桩,另一是郝先生传授给我的夹马桩(马派称之为立马式)。这两种桩法应该是在清末民初就已经流传了,是否为董公海川先生所创,今已难以考证了。十多年前,郝先生跟我讲过马维琪的逸事,因“夹马”犯了他的名讳,因此他与弟子将此桩称之为“立马式”,后来任致诚的《阴阳八盘掌》一书出版,又称其为“无极夹马式”。“煤马”练“夹马桩”,是用十指抓煤球,兼练指力。
“盘龙桩”是1985年徐先生传授给我的,与“青龙探爪”差不多,但要扣成丁字步,鼻尖对准肩井穴,头颈拧到180度左右,很吃功夫。原传是掌成剑指,我改成董公的“掌成三才”式。“盘龙桩”在北京和沈阳都有人练,叫法不同,练法也稍有差异,小河沿的八卦门练家能一次站到四十多分钟的人不少。
根据这么多年的修炼体悟,我感觉“夹马桩”是通过双膝的内合与两脚后跟的反向外挣而抻拔腿上的筋脉:而“盘龙桩”则是以头颈带动肩和腰的拧转,抻拔上半身的筋脉,都是为了抻筋拔骨。修炼八卦桩法与其它内家拳的桩功的要求差不多,但必须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肢体做反向的拧裹抻拔、日久功深,则可达到骨肉分离的层次,一些内家拳大师身上的皮肉仿佛是挂在骨头上似的,“松”是要有一定方法的,不是口头上的“松”,也不是意念上的松。而是身体的物质元素真的达到了“松”的状态。
八、能否将八卦门内的练功程序告知初学的八卦掌爱好者?使他们避免“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练出毛病!
答:五六年以前,一位北京名家的弟子往辽宁电视台打电话找我,询问:转掌不到半年就患上了高血压。原因何在?我问:贵庚?他说:今年不到三十岁。内外家功夫修炼不得法,不仅于身体无益,反而有害。由于八卦转掌功夫不易放松,因此比修炼太极和形意的功法更难。习练蹲毛猴、三才式和太极桩,如果用意过重,则会患上高血压或彻夜难眠等神经类疾病,而拉磨式转掌的功架本身就是在拧裹抻挣中求放松,所以难度和危险性也就更大了。我访过当今一些八卦名家,很多都患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的甚至做过心脏搭桥手术,除了没有体悟到内家拳“松”的真谛外,传统的练功程序也是造成修炼致患的重要原因。
形意和八卦门内的人都知道:不站三年桩,不教形意拳,不转三年掌,不教八卦掌。程庭华教李光普,就是这个规矩,李光普在奉天授徒时,也是这么要求的。拧身转掌时间过长,气血自然滞留不畅,倘若不练一练掌法,疏通气血,岂有不致病的!师傅不教掌的原因,一是要靠学生吃饭,东西都给你了。谁还来交学费!二是怕你的功夫没到,学会掌法后到外面滥用,失手会丢了老师的脸。总之都是为了卖方市场考虑。
我觉得初习八卦掌最起码要会一个“青龙返首”的换掌式,转掌的时间不宜过长,36圈后就用青龙返首换式。练完转掌后再走一走八大掌,或是八个单换掌之类的。转掌时选的树一定是小树,小树为少阳,宜于修炼内功,老树有枯枝,有风的日子里容易落下伤人,当然小树最好是松树,有弹性,宜于操掌。操掌可用小树,也可使用传统的颤板。转完掌后不宜抖大杆子,否则气血上涌,必须马上练习掌法,平衡气血。因此我主张:习练八卦掌者,在最初的三年时间里,最好能转掌和掌法同时练习,不一定学全八八六十四掌,但最起码要学会八大掌。
然后再修炼八卦桩法、抖大杆子、操掌及各种器械,有兴趣参加竞技比赛或是表演者,也可以学会一套八卦连环掌的套路。
九、什么是八卦掌的内功心法?能否公之于世?
答:董公海川自称得“仙传”,仙者丹道也!八卦掌的内功自然是源于转天尊。先要在运转中调息,三步一吸、五步一吸或八步一吸,息息归脐。至脐下有热感后,再安神于玉环穴,恍兮惚兮间,阴跷起火,两肾如汤沸,此是初验。转天尊内功心法原本至简,发展到明清时被丹家增益了层次和多称练法,其实仍不外乎“神气”二字。
值得注意的是,宋派八卦掌传人的著作中提到董公进京后,曾与安定门外黄寺里的密宗僧人有过交往,并相互研讨过功夫。董公仙逝后。宋长荣和樊志勇等仍经常到黄寺向藏僧请教,因此在董公晚年,或是经八卦掌第二代传人之手,而创立的八卦掌佛家内功真有可能在小的范围内传承,这与当年我到承德发现的八卦门的另一分支的情况有些近似。这一派八卦门的内功与密宗的空乐大手印有相通之处,先要将自己的身体想像成转经筒,体内虚空,仅有中脉如修竹般连接顶轮和海底轮等七轮。转掌时念金刚诵或六字真言,由脐轮带动七轮同方向旋转,修此派内功必须给合拙火定的七支坐法,否则收效甚微,或者出现偏差。修炼内家拳的内功心法必须有明师指点和看护,如果没有明师在侧,最好不要盲目自修。
十、修炼八卦掌究竟能够达到什么境界?像传说中董海川那样的轻功是否真的能练成?
答:在我少年时,就听说,李光普转掌时,双脚能离地凌空走转,后来又听说这种功夫叫“八步赶蝉”。20世纪90年代初我请教了武林名宿安仕发和家师常春先生。二位老先生认为转掌时并不能真的凌空,只是李光普转掌行功的速度太快,又兼身着长衫,生风鼓荡,才有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其实仅靠练习身体自身的筋骨之力是不可能练出传说中的轻功的,即使是奥运跳高世界冠军和NBA明星那样异乎常人的身体素质也不行!除非脱胎换骨、改形换质不可。只有丹道的气化功夫和密宗的大圆满虹身修持能够臻于此境,听说巴蜀地区有人结合时轮金刚法门修炼转掌,或许可以成就升化的境界。
以近代被很多练家肯定有轻功成就的董海川和杜心武二位前辈为例,董公的功夫出自道家,应该精通转天尊和内丹;杜公自幼得道家真传,后又入龙门派,曾言:二十年后可练至身外有身。要改变肉身结构,仅修炼内丹还不够。2007年11月我到罗浮山访道,与东坡亭的玉真子等道友结缘。问及住山的好处,他们说在洞天福地修炼的功效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而且山上又多产仙草奇果,都是极佳的辅助丹药,有一种“鸡蛋梨”,我吃后就感觉很特殊。难怪葛洪要在罗浮山上修筑洗药池了。也许,道家的飞升功夫真需要在“法、财、侣、地”各种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才有成就的可能。
武式太极门有太极提纵功法,循经运气,我也练过一段时间,但收效甚微,看来轻功靠内气运行很有局限,绝不可能练成传说中的境界。不过我相信陈撄宁先生所言:“幻躯可弃而勿弃,保守元灵,千烧万炼,忘其神如太虚,而以纯火烹之,与之俱化,形骸骨肉,尽变微尘,此浑身而去者之所为也。”修炼到家,一定能够改形换质的。
↑上一篇:
太极拳是科学的长寿运动/李品银
下一篇:
拳论解惑/李统乾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再谈“走圈转掌能出什么样的功夫”/
·
八卦鸡爪鸳鸯钺/史 明
·
古传八卦掌行功法诀秘钥全谱/邓付凤
·
八卦走转之于手/王炳寰
·
姜容樵八卦掌歌诀精解/卢艳彬
·
探寻“八卦掌”养生之秘/李让仁
·
尹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简介
·
《无极图》
·
尹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简介
·
八卦掌技击术十招/臧学范
·
八极拳发力技术
·
八卦环腿实用剖析
·
八卦六十四散手掌对操拳谱
·
谈八卦掌的基本步法/蔡春明
·
孙门八卦拳练法
·
八卦掌赞/吴宪民
·
八卦掌锻炼的健身价值/石天敬
·
梁式八卦掌杂谈/李继晟
·
八卦掌谱诀精义汇宗(二)/邓付风
·
马派八卦掌的四方步操练法
·
初步八卦/王炳寰
·
八卦掌谱诀精义汇宗(三)/邓付凤
·
姜容樵八卦掌歌诀精解/卢艳彬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