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陇右地区的撕炮拳/马廉祯
来源:搏击 作者:马廉祯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3-2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撕拳和炮拳,合起来叫“撕炮拳”,是陇右大地传播久远的传统拳术套路之一。撕炮拳的中心传播地是兰州市,民国初传到甘肃河西的武威等地,后来又辗转传到青海、新疆等省区。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撕炮拳在陇右大地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一度被称为甘肃“四大名拳”之一。现在,如同所有传统武术冷落衰变的境况一样,即使是在撕炮拳的发源地兰州,练的人也越来越少,只有极少数爱好者还坚持着,而且还存在动作走样,任加增减的现象。倒是在遥远的乌鲁木齐,有一支人数不多但相对稳定的传习队伍,其中多数人是由陇入疆的移民,他们固守着一角传统拳法的营垒,依然故我,乐此不疲。当地武术人士将包括撕炮拳在内的甘肃拳械统称之为“西路拳”。为保存陇右传存的传统拳种,今年七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中华国术大赛”上,主办方专设了“西路拳”的竞赛类别,来自西北各省的参赛者居然还有数十人之多,其中也有练撕炮拳的。这大概是西路拳第一次走上国际武坛,向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展示了古老的西北拳法。可惜的是,在经历了数十年之久的冷落封闭之后,许多“西路拳”老前辈都已经悄然离开了我们,今天的练习者中也有练得很不错的,但多数则明显受到“竞技武术”的浸染,动作虚华不实,感觉上少了原有的那种朴实厚重的风格,少了我的祖父马凤图先生所说的那种耐人玩味的“古意”。
  撕炮拳的来源问题至今还说不大清楚。依照甘肃老一辈拳家们的说法,它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陇上产品,而是清代中期一位被称为常巴巴的老人传到甘肃的。关于此人,马明达先生曾在《燕山常巴巴轶事辑述》一文中做过考述,我就不再引述了。我要说的是,甘肃武术界最常见的说法是,常巴巴在甘肃传了天启棍,还传了八门拳,再就是传了撕拳和炮拳。八门拳和撕炮拳在风格上明显不同,八门拳快而刚,节奏短促,手法密集;撕炮拳则相对柔缓,一手一势,按部就班,动作分明。有些人将撕炮拳也归之八门拳系统,似乎并不准确。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挖掘整理”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中华武术拳械录》,将流传陇右的几乎所有拳械套路——自然也包括撕炮拳,都归之“八门拳”,从而制造了一个内容无比庞杂的八门拳体系,这是一项非常粗放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以“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名义颁行天下,实在是不大负责任,忽略了武术研究应有的严谨。
  根据口传资料和民间拳谱,常巴巴——名字叫常燕山,“巴巴”是穆斯林对长者的称呼——的确在甘肃传留了不少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传的都是同一个流派的东西。这位常巴巴显然是一位阅历深广而掌握了许多拳械套数的人。老人们说,常爷喜欢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个教材,也喜欢因人而宜加以变通。以撕炮拳而论,他在兰州教了两支,一支在兰州市东面广武门外一带,即今天兰州军区所在地,这里是清代驻军校阅军队的东教场,跟他练的多是绿营的官兵。为适应军营的训练和职业军人的体质,所传拳法动作刚劲有力,进退迅急,起伏明显。而传给兰州西面的主要是民间武术爱好者们,练法与广武门一带的就有所不同,总体上相对柔缓,不特别显露劲道。
  常巴巴大致是清朝嘉、道年问的人。自他以后,兰州的撕炮拳流传渐广,不免发生变化。据说,兰州西边的安宁区朱家井子李姓一支,是常巴巴亲自所传,是撕炮拳的“正宗”,可惜以后竟没有接续者。到清末民初,兰州练撕炮拳的人很多,特别民国初,驻扎兰州的北洋政府李长清、黄得贵等军队,许多人都喜欢练武术,也时常组织表演,陇上的分手八快、九环子、撕炮拳,以及高家枪、金枪、双手带和多种棍套等,都是军人们喜欢的武艺。以民间而言,有一位叫郑江的,练得好,有名气,传人不少。有影响的弟子是朱三爷,朱传给兰州北园的龙四爷,龙四爷传了王喜爸、曹三爸和兰州高碑寺的田广仁法师等。田法师又称田和尚,是一位功力深厚而品行端正的出家人,平生清心修禅,乐善好施,最大的爱好是练拳。田和尚的传人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已故的兰州著名老拳师刘玉轩先生。
  撕拳炮拳也被称之为“母子拳”,炮拳为母,属地支;撕拳为子,属于天干。如同许多传统拳械套路一样,撕炮拳有字诀,也有拳谱和拳歌传存下来,创作的年代已说不清楚,大体应是清末民初的东西。民间拳谱拳歌多用口语,又口耳相传,传得久了,字句上就不免多有不同之处,天下拳谱概莫如此。兹根据刘玉轩先生的传授,将撕炮拳谱歌公之于下,以备有兴趣的读者研读。
  撕炮拳的字诀是十二个字,即:颠翻倒插,闪展腾挪,进退缓急。显然,十二个字多出自戚继光《拳经》,亦见《拳经》对民间武术影响之深。“闪展”应是“闪赚”之讹,这一点马明达先生曾撰文辨证过。撕拳有谱有歌,炮拳则只有拳谱,没有歌诀。
  撕拳拳谱
  拥手单鞭势对架,左右双腿站黄沙;
  裹红手指英雄怕,雨锤换拳紧相加:
  扯钻开肘人倒去,破步前进又还家:
  轮手十字单鞭势,三撕二穿真可夸;
  就地火龙鸳鸯腿,大炮夺窝眼中花:
  背身提肘当心打,盘腿扫腿如追马;
  月里盗桃随手取,大鹏展翅身自暇;
  穿枝一发闪波救,摇身定步后边斜;
  分步单撤随势上,对捶三拳金刚压;
  要知此拳名和姓,撕拳出世在八门。
  撕拳歌诀
  撕拳身法最巧妙,(妙中之妙)
  先将撕势好着力,(好在用心)
  前有炮拳鸳鸯步,(步步紧跟)
  后有八门梅花炮,(炮响如雷)
  世人若能精此艺,(艺中之王)
  防身护己历代定。(宝中之宝)
  炮拳拳谱
  抢杀单鞭世间稀,冲天炮安第二顺;
  闪炮三拳金刚服,开门插身独占魁,
  燕子夺窝鸾炮救,黑虎裹肱炮又催;
  朝阳一炮往前送,两耳开炮双手推:
  穿拔后带鸳鸯步,箭步回来遍身催;
  要知此拳名和姓,八门炮拳急如雷。
  除了以上三种谱歌之外,民间还的一个《撕炮拳赞歌》,是长短句形式,词义通俗,此不赘录。
  说到撕炮拳,就不能不讲到刘玉轩先生,可以说他是当代撕炮拳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是撕炮拳最后一位老师傅。
  刘玉轩,兰州人,生于1914年,殁于2008年,终年94岁。
  玉轩先生出身于兰州的平民之家,世代以手艺为生。他从小就特别喜好武术,业余时间,到处求师学艺,学了不少东西,只苦干得不到名家点拨。民国二十五年(1936),终于拜在田广仁和尚门下,从田师父系统学习撕拳、炮拳,以及大刀、高家枪、双手带等陇上名艺。玉轩先生肯下苦功练习,又善于钻研,一手一势,务求中规中矩,一丝不苟。经田师父的悉心指教,几年下来,撕炮拳和高家枪、双手带等都练得相当精到,在田的弟子中堪称出类拔萃。1953年,甘肃省举行第一届全省运动会,他是兰州市代表队的成员,下场练的撕拳、炮拳和双手带,功架平稳,缓急有序,显出厚实的功底和气度。特别是他练的双手带——一种长柄刀,俗称“朴刀”,是清代绿营最主要的装备——刀法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最讲实用和法度,与民间各式各样的花刀

大不相同。而玉轩先生的双手带练得进退分明,起落清晰,砍劈刺撩虚中有实、用力甚巧,深得大会总裁判长马凤图先生和副总裁判长王福辰先生的佳评,荣获武术一等奖,由此而名声鹊起。此后的许多年里,由于生计拖累,他很少参加社会武术活动,但无论酷暑严冬,都没有停止过练功,从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武功水平。他一生为人忠厚而低调,以与世无争的心态处人处世,在纷纷扰扰的武术界,从来不偏不倚,处置淡然。尤其难得的是他总能坚守主见,明辨是非,不为各种流言风语所动,所以在武术界内外都有很高的声望,受到大家尊重。改革开放以后,曾多次参加武术活动,1984年参加省武术运动会,获表演奖;1986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雄狮奖。晚年移家兰州南山的伏陇坪,过着俨然山林岩穴般的隐居生活,含饴弄孙,悠然自得,在一次微疾中溘然辞世。
  刘玉轩先生是上个时代遗存下来的老拳师,他的艺业、品行,有着深刻的传统人文背景,显现了陇右拳家的道德传统,值得我们学习和承继,更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在物欲横流、道德沦落的今天。他的撕炮拳和双手带,练法上都讲究简洁清楚,平稳札实,不急不燥,环环紧扣。即使是下场子表演,也绝不虚张声势,取巧弄玄。而这种风格正是旧时代陇右拳家所普遍追求的东西,所表达的是一种悠远深长而耐人品味的文化意趣,不是单以花俏取悦于人技巧。自所谓“竞技武术”风靡天下以来,翻滚跳跃、花枝招展成为唯一受到官方崇尚的风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至今虽气数已尽,衰落如丝滓败絮,却依然受到官家恩宠,百般呵护,大有敝帚自珍、不忍割舍之情。然而,这种东西长时间独霸武坛的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它的独尊和体系化,导致大量蕴藏民间的传统武术因长时间遭受冷遇而走上衰亡,有些好东西已经悄然泯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有些则因为耐不得寂寞而“与时俱进”起来,于是便走了样,变成非驴非马之物。如今,环顾寰宇之中,像玉轩先生这样的老一辈拳家还能有几位呢?想到这里,我们在追念这位平凡无奇的老拳家的同时,也因为他的离去而倍感凄楚。刘先生是去年走的,今年又走了八十二岁的陈万治先生,父亲沉痛地说,遥望陇上,我所熟悉的八十以上的老拳家就基本上走完了,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玉轩先生之子刘宝禄教授,体质强健,自幼习武。自1957年起,多次在省一级的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曾代表甘肃参加全国比赛。现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教授,硕士生导师。宝禄教授不但承继家学,掌握了玉轩先生亲自传授的撕炮拳和八门拳系列的大多数拳械,而且还师从马凤图先生的高足弟子刘仁(靖国)等,学习通备武体系的劈挂、翻子和刀剑等艺。后又正式拜从马明达先生,系统研练通备武学的理论与技法。因为基础好,得艺高,又能坚持实打实练、实学实用,故现在已成为通备武学一位重要的继承者。宝禄教授无负于玉轩先生的殷殷之教,不但自己坚持习武不辍,努力提升自己的武学品位,而且还培养儿子刘虎也走上武术之道,现在是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讲师。玉轩先生三代人都坚守在中华武术的阵地上,都为弘扬陇右武术文化而再接再厉,“挖山不止”,这在三陇大地也不多见,亦见玉轩先生对武术寄志之深。
  玉轩先生去世一年了,谨以此文聊寄追思纪念之情。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赵堡太极与陈式小架的关系
·李氏查拳/宗锡元
·淄博武术故事(二)
·蹴鞠源考
·陈家沟不是太极拳发源地/李万斌
·略说太极拳史考证的两个认识误区/林
·深圳何海林“咏春拳”正式申遗
·千载悠悠 太极源头/李 昌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