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宋学玉看上去个头不高,貌不惊人,但只要一谈起武当武术,他就会滔滔不绝。宋学玉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许多武当绝技在民间传流了几十年,现在也应该冲出来了。武当武术实在博大精深,但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我只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武当武术的真正价值。”(记者张琳)
9岁习武遍访名师
9岁时,宋学玉与武术结缘。他的父亲有位朋友,是来自河南王屋山的还俗道人。这位道长曾经练过多年武当功夫。于是宋学玉便拜这位道长为师,开始学习武当内家的功法和拳法。
随后的10多年里,对武术近似痴狂的宋学玉走遍武汉周边的道观古刹,探访身怀绝技的名师,武功大有长进。在他拜师学艺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武林高人的指点。其中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贴身保镖、绰号“菜花蛇”的汪海舫;精通武当内家功夫的郭高一;崂山道人,绰号“匡飞腿”的匡长修;黄冈安国寺方丈显光法师以及少林寺的德禅方丈等。2003年,宋学玉拜在武汉长春观住持谢中信道长的门下,成为谢中信的俗家关门弟子。 经过长时间艰苦的练习,宋学玉逐渐掌握并精通了数十种武当功夫。如今,他最为得意的功夫叫做“玄灯攒”。宋学玉介绍说,玄灯攒源自武当内家功夫的拳法。除了注重拳法招式之外,玄灯攒更讲究呼吸吐纳的配合,练习到了一定的火候后,就具有相当的抗打击能力。但与铁布衫、钟罩这些外家硬功不同,玄灯攒不只是被动地抗打击,还可以反击。
指功征服散打冠军
近些年,人们对武术有一种印象,即武术体操化、舞蹈化和艺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花架子”多,却经不起实战的考验,说白了就是“不经打”。那么,宋学玉练了几十年的武术,是不是也都是些“花架子”呢?
宋学玉说:“武当武术讲究养御并重。养是养生,御则是防御。武当功夫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别人,但武当武术绝不是花架子,实战中绝对管用。关键是要练习,再好的功夫没有持之以恒的练习永远成不了真功夫。”
宋学玉讲了两个小故事。1987年,武当山举办了首届中国武当武术擂台赛。当时的参赛选手中有一个在全国很有名的散打冠军,名叫乔立夫。乔立夫曾夺得过五届全国散打赛75KG的冠军,而且多次在国际性大赛中夺冠,此人后来因为触犯法律而伏法。擂台赛期间,宋学玉与乔立夫结识,私下切磋功夫。宋学玉说,散打有很多规则限制,如果严格按照散打的规则来交手,他肯定不是乔立夫的对手。而自己运用从小练就的“天罡子午风雷童子功”,运气于指端,专攻乔立夫的穴道,让乔立夫大吃苦头。乔立夫当时承认,放开打自己不怕,就怕宋学玉的指功。
1990年,宋学玉在汉川开办了一家武馆。有一天,七八个当地的壮汉找上门来,非要试试他的功夫。当时为首的一人力大无比,单手就可以将手扶拖拉机的前轮抬起。宋学玉同样运用指端的功夫,在那人的手臂上轻轻点了一下,结果那人顿时瘫倒在地,手臂半天动弹不得。宋学玉不无得意地说,如果现在到汉川去,许多人仍然还能记起此事。
女儿也是个武术迷
宋学玉介绍,武当秘学一般不落于纸笔,加之尚有“言祖不言师”,以及“只许师访徒”的传统陋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关系与许多杀伤力极大的功夫渐渐失传。自己这些年收集了许多武当拳谱和内家功法,必须抓紧时间抢救。因此,目前他十分热心于整理和挖掘这些武当功夫,并且担任了《武当》杂志的长期撰稿人,介绍和推广武当功夫。最近一段时间,他打听到国家体育总局在进行一个科研项目,重点研究武当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他很认真地写了一篇论文《试述武汉市武当武术发展战略》,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宋学玉今年39岁,曾经是武汉第四针织厂的一名保卫干部,现在武广恒信物业公司工作。他的女儿今年6岁半,在汉阳读小学一年级。在宋学玉的影响下,他的女儿也迷上了武术。每逢假期,宋学玉便带着女儿到全国各地寻访名师学艺,至今已得到过10多位高人的指点。前不久在汉阳区的一次武术比赛上,宋学玉的女儿还得了三等奖。宋学玉说,现在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特长,而他就希望熟悉武当武术成为自己女儿的特长。在家中,宋学玉把自己曾经学习的一套功夫悉心传授给女儿。他介绍,女儿目前练习的功夫叫“风卷帘”,也是武当内家功夫。本届武林大会,宋学玉和女儿都已经报名参赛,届时,两人将分别向大家显示“玄灯攒”和“风卷帘”。
武当拳术备受追捧
由武汉市体育局、武汉市体育总会主办,武汉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武汉市武术协会承办,武汉晨报协办的武术大会将于12月1日至3日在海军工程大学体育馆举行。由于湖北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因此,武当拳成了本届武术大会上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武术大会赛事组委会竞赛部部长魏华介绍说,与上一届武术大会不同,本届大赛特意安排了武当拳的比赛项目,“我们希望通过本届武术大会,让武当的道家文化能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让魏华感到高兴的是,从报名的统计情况来看,众多武术爱好者都报名参加了武当拳的比赛项目,“到时候我们肯定能够欣赏到最正宗、最精彩的武当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