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裆要密切协调配合,活腰应松裆松胯,塌腰应开裆开胯落胯,拧腰应扣裆转胯。只要灵活地掌握了胯关节的开合、松沉、旋转,腰裆劲的耐力、弹力、爆发力就能产生,这样才能悟出技击之奥妙。 “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看似强调裆劲,实际是对胯的旋转的强调,只要久练胯的松沉、圆转,速度由慢加快就能超越鸟飞之速。 在阅读有关太极拳的文章里看到这两段话时,不免使人想起目前在太极拳这个圈子里,很多人追求所谓的“内气与丹田旋转”,就象现在社会上中老年人追求养生一样,弄的饭不会吃了,觉不会睡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运动了。我虽说练了几年陈氏太极拳,但尚未练到怎么用“外形引内气”的层次,更不用说“内气催外形”了,对此话题本没有发言权,但还是憋不住想说几句。
在太极拳先辈界,只有王宗岳提到过“气沉丹田”,近代如陈鑫、陈发科、唐豪、顾留馨等都很少提到“丹田”一词。现代讲的最多的是陈小旺大师,以丹田为核心的一种运动规律和三种运动形式。我理解太极拳与中医所说的丹田不同,指的不仅仅是脐下三寸这个穴位,而是这个穴位周围的整个小腹部,正好在人体重心垂直线的中心,与人体各个部位都有密切的关系。如头不领起,就无法做到立身中正,就会影响丹田的核心地位。大师们所讲的“丹田劲”、“内气注入丹田”、“丹田潜转”等等,都是练到“神明”阶段,至少是“四阴六阳类好手”时的体悟,其实与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关系,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追求的,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没到练到这个层次却去追求这个东西,就象社会上有些人整天白天说梦话,要象李嘉诚一样有钱。 所谓“气沉丹田”,有人说“气沉脚底”,讲的都是心气下沉,为的是上虚下实,底盘稳固。有人说呼气时,要一半呼出,一半下沉至丹田。这都是违背人的生理常识的胡说八道,“肺主呼吸”不会因练太极拳而改变,如真的改变了,那就不是人啦!就象有人说,练太极拳可以将七经八脉打通一样,其实只要是身体健康的人都是通的,如果真是不通,那你不在医院,就在火葬厂!练太极拳时,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采取的都是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微内收,呼气时微外鼓,这是自然现象。呼气小腹外鼓,腹部有一种充实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同时有利于心气下沉。一试便知!
所谓“丹田旋转”,其实是指腰胯的旋转。腰胯在左右旋转时,丹田即小腹,肯定会一起左右旋转;当胸腰折叠时,丹田会前后旋转。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如果没有腰胯的旋转,谁能做到让丹田旋转来带动四肢?腰胯不动,谁能用丹田发力将对方击倒?这些道理只要过一下脑子,都不难理解!其实,练太极拳练的就是腰胯,所以古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时要从腰腿,也就是从腰胯上找毛病。一旦练到“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时,你还能意识到丹田是怎么转的吗? 社会上将丹田神秘化的,大都是尚未练到那个层次,为了名和利不得已而到处忽悠人。你看陈家沟以陈小旺为代表的四大金刚,以及不为众人所知的陈世通、陈孟祥等等,写的东西说的话都非常实在,有真本事干么去忽悠呢? 奉劝刚练时间不长的拳友,不管是练那个流派的,首先还是先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将一个套路练熟了(不管朝哪个方向打,都不会出错),再解决“对不对”的问题,要找个好的教练多整几遍拳架,掌握正确的身法和动作要领之后,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这个阶段,要学会松胯,学会移动重心时“胯走后弧,膝走8字”。此后只要多练,周身会越来越放松和协调,越练越有韵味,自己感觉舒服,别人看你练拳也会感到舒服。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练到这个程度健身就足够了,而不要整天“忘我”地去想“丹田旋转”、“以气运身”,这样只会多走弯路。道理很简单:小学还未毕业,就想读大学的课程,身法东倒西歪,身体与四肢分家,练起拳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屁股在哪,怎么能功夫上身?拳势与呼吸结合不起来,哪来的内气?腰胯不会旋转,就练推手放人?拳架没练好,单剑想练的好看,那是“忘我”,痴人做梦!你处在哪个阶段,就去思考和解决那个阶段的问题,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都是同理。 对太极拳特别执着的年轻拳友,如果想练功夫的话,首先要看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时间、金钱、身体状况。满足这三条还不够,还要找一个明师作指导,还要吃得了那个苦和良好的悟性。
如满足不了这些条件,还是劝你务实点,好好健身吧,不要做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这些条件都能满足,那就不急不躁,先将基本功练好练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朝既定目标去努力! 对练多年太极的拳友,我们应有自知之明,拳练的好不好与练的年头多少没有多大关系,练拳与练书法同理。不管是自己练拳还是教拳,都不可将太极拳神秘化,到处怱悠人,教拳挣钱无可非议,但不要误导他人,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一边挣钱,一边为推广太极拳多做点贡献。 (北京张殿成 )
|